多乐游戏手机官网:
我在1979年高中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王老苗圃工作,当时,我还是一个17岁的毛头小伙,回首过往,如今我已经在林业战线个春秋。还记得,刚到苗圃报到时真的被苗圃荒凉所震惊,虽然是国有苗圃,但性质是自收自支,那时候的苗圃是一片盐碱涝洼地,生产条件十分恶劣,“晴天坑坑洼洼、雨天泥泞崎岖、化肥种子不易进、苗子果实出来难”。一提到王老苗圃,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说苗圃是“十二连洼”,当时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:“”。我清楚的记得,当我喝到苗圃的第一口水时,直接就吐了,那又苦又咸的水真是难以下咽,毫不夸张的说,做饭都不用放盐!但是,看到老一辈苗圃人不怕困难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我备受鼓舞,我从喂牛开始,抗铁锹、刨地、砸坷垃,育苗、植树、学技术、浇地、背药桶、开拖拉机,一边学一遍干,经过8年的工作,我的业务水平也突飞猛进,慢慢的变成为全县林业工作中的一名骨干。
1987年孔繁森书记时任聊城林业局局长,那一年,我因为工作突出到市林业局汇报工作,并有幸和孔书记留下了珍贵的合影。孔繁森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:“吉贵啊,改造苗圃的重任,我就交给你了。”看着孔局长那深邃而又坚定的眼神,想到那2000多亩的盐碱涝洼地,我不禁眉头紧锁,不知道怎么来完成孔局长交代的重任。但是他的话语,却像一粒种子,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!回到苗圃,我时刻牢记孔局长的嘱托,每天都在考虑怎么样才可以让苗圃摆脱盐碱。为提升苗木繁育技术,我还经常没日没夜的自学,并在1988年考上了山东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函授本科,经过4年的学习,我不仅掌握了更加专业的苗木繁育知识,更认识到根治盐碱的关键还是治涝。因为土地盐碱,苗圃的苗木长势一直很差,苗圃也没有一点资金来治理土地。为了改土壤,我甚至早上4点就起来到公共厕所挖粪,尝试用农家肥改良土壤。我就这样,怀揣着孔局长的殷殷嘱托,拼尽全力地干工作,从小队会计、主管会计、副主任逐步干到副书记,直到1995年,我开始担任王老苗圃党支部书记。
还记得,当时的苗圃居住条件十分简陋,由于长年没钱修缮,每逢下雨天就是,外面大下、屋里小下,外面不下,屋里滴答。1996年夏天有场连续一周的大雨,把一户老职工的房子冲刷的摇摇欲坠。发现这一情况,我们及时让这位老职工搬了出来,不久房子便塌了。虽然没有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,但这件事情给我的触动非常大,也在我心中埋下了“穷则思变”的种子。还有一件小事,一个在苗圃打工的妇女看到了当时苗圃职工住的房子时,说了一句笑话“俺家的牛棚都比恁这房子好”。看到积贫积弱的苗圃,没有生态、没有效益,让人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改变苗圃的现状,而且是到了非改不可、非变不可的地步。我暗下决心,一定要带领苗圃“拔穷根、挪穷窝”。
是啊,因为盐碱地导致苗圃积贫积弱,职工的住房更是没钱修缮,要走出这个困境,只有改造盐碱地才能从根上处理问题。我作为苗圃的主要负责人,守着苗圃2000多亩土地,还让自己的职工受穷,吃接济粮。我真是看在眼里,愧在心里。当时我就暗下决心,要带领苗圃拔穷根、挪穷窝!我们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,最终决定挖沟取土、抬高地面、改良土壤,彻底根治苗圃的盐碱涝洼地。但是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——没钱!当时,我们单位还负债数十万元,就没有资金启动改造工程。
这是我上任后干的第一个大活,为了把这个活干成干好,我当时心一横、脚一跺,一咬牙背着妻子偷偷卖掉了自己经营中的门店,硬是凑了15万元作为改革启动资金。我爱人数落我说:“咱干工作,从公家往自己家拿钱,绝对不对;但也不能从家里往公家拿钱啊!你该不会是傻啊?”妻子知道后,生了一肚子气,一个多月没搭理我,可最后,她还是支持了我。后来,我是跑断腿、磨破嘴,又多方筹集资金,先后邀请省林业局、辽河油田等单位进驻苗圃共同开发建设,硬生生地把2000多亩地面整体抬高了50公分。经过5年的持续改造,累计投资500多万元,我们开挖沟渠12000米,铺柏油路6000米,砂石路4000米,建桥闸20座,架设高、低压线眼),安装了滴灌节水工程300亩,我们还新建办公楼800平方米,新建职工家属楼72户,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和太阳能。当时苗圃里,又流传着一个新的顺口溜:“旱能浇、涝能排、地成方、路成网,沟路两旁树成行,高低压线路通到机井上”,彻底改变了苗圃的生产生活条件,为下一步发展苗木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。
阶段四(2001-2008):8年攻关,选育大枣新品种,带领群众增收致富
茌平是中国圆铃大枣之乡,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,过去圆铃大枣曾一直因产量低、生长慢、规模化种植难等问题,无法广泛推广。从2001年开始,茌平县政府就开始谋划大枣新品种选育工作,试图打破大枣产业面临的困境。凭着品种选育技术优势,我带领国有王老苗圃技术团队接过了这一重任。我们曾走遍全县156个村,发现圆铃大枣优良单株325个,又经过2年多的跟踪调查筛选出优质单株80个,再经3年的嫁接对比实验,优选优良单品11个,又经3年结果性实验研究和大田试种,成功选育优良品种4个,这项任务一干就是漫长的8年!品种选育工作是一项耗时长、见效慢的工作,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年代,每个实验品种都要从萌芽期、展叶期、盛花期一直跟踪到采收期,年复一年地记录枣叶、枣花、枣吊、枣果、喷药、施肥、病虫防治等数据。有一年,茌平遭遇30年一遇的持续降雨,当时正值枣树授粉期,看着几百亩试验田面临绝产,技术人员都打了退堂鼓,想放弃新品种选育工作。作为一名支部书记,我积极给大家做思想工作,顶住巨大的压力,开展枣树环剥和施肥技术探讨研究,没想到第二年,300多亩试验田全部大丰收!功夫不负有心人,2008年茌圆金、茌圆银、中秋贡1号、中秋贡2号,4个优质新品种顺利通过省林业厅专家组验收,茌平区的大枣产业有了新品种的加持,也顿时响誉四方。
有了新品种、好技术,就应当推广传播开来,我带领王老苗圃斥资20万元建成500平方米科技培训中心,购置全新桌椅、电脑、投影仪等培训设备。年均举办培训班20期,累计参训农民4万人次,培训农民技术员3000余人,嫁接能手500余人。从此,圆铃大枣种植技术在茌平遍地开花,标准化栽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全区枣粮间作面积9.9万亩,纯枣园面积达到1万亩,鲜枣年产量8万余吨,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。如今茌平圆铃大枣已连同铝加工产业形成“铝城枣乡”知名公共品牌。肖庄镇也围绕圆铃大枣产业,形成“产品研发+线上电商带货+线下采摘”新模式,打造“枣文化”AAA级旅游景区1处,举办“中国圆铃大枣采摘节”13届,年吸引游客5万人,涌现出璞本真、枣乡情等一批大枣产品知名品牌,全区大枣产业年产值1亿元。
看着老百姓捧上了圆铃大枣这个增收致富的“金饭碗”,选育良种的酸甜苦辣历历在目,同事常和我开玩笑说,“就没见过干事像你这么实在的人儿。”但我们就凭着这份实在劲儿,为家乡茌平闯出了“鲁西枣乡”的美誉。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科学技术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。我带领支部确立了“科技兴圃”的办圃方针,我们坚持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,先后与中国林科院、山东农业大学、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做合作,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前来授课指导,安排技术人员与专家教授零距离接触,培养了21人专业方面技术人员,闯出了一条科技特派员带动发展的路子。
为了做强苗木产业,一方面全力发展特色经济林。我们紧跟市场走势,选育苹果、梨、桃、葡萄、杏等经济林,引进繁育名优特经济林品种30个;另一方面全力发展种苗生产。先后引进黑杨派优系31个,白杨派优系29个,绿化苗品种180个;建立采穗圃100亩,繁育圃300亩,果园500亩,绿化苗400亩;年均出圃苗木120万株,种条200万根,绿化苗10万株,使苗圃环境变得更优美。
苗圃的发展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,先后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、全国无检疫对象苗圃、全国林业科普基地、全省十佳苗圃、全省林业工作先进单位、山东省省级林木良种基地、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及市、县多项荣誉称号。同时,我个人也获得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、山东省劳动模范、山东省绿化奖章、低碳山东十大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。有了荣誉,我们倍感欣慰,因为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;但面对荣誉我们从不骄傲自满,反而更加戒骄戒躁、砥砺奋进。
回忆着孔书记当年那深邃而又坚定的眼神,就是在告诉我,党员干部就要“讲党性、敢担当”,只要敢于担负使命,一清二白的盐碱地也能变成苗青木秀的“金窝窝”。
2014年底,我调任茌平国有广平林场场长。上任第一天,茌平金牛湖湿地公园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。这是我工作生涯中的第三次临危受命(之前的整治盐碱救苗圃和选苗育种兴产业)。
为保护和发展好湿地生态资源,我们抢抓国有林场改革机遇,收回林场对外承包的土地1200亩,植树6万余株,修缮道路12公里,制作湿地科普宣传栏100余幅,建成31米高防火瞭望塔1座,建成科普宣教室、石亭、凉亭、木栈道等设施,安装湿地生态动态监测系统。
2015年根据原规划方案,聊城市黑龙江路东延工程将在林场穿行而过,所在区域正是国家湿地公园重点保护的核心保育区,每年有成千上万的野生鸟类在此栖息。得知这一消息后,我心急如焚,寝食难安,因为东延项目已经启动,周边村庄已经拆迁安置完成,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提出项目改道意见难度可想而知;可如果不暂停工程,又必然的联系着着金牛湖国家湿地公园能否顺利通过验收,经过慎重考虑,我最终决定要保护林场、保湿地、保生态!为此,我专程到专家办公室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,力邀专家去现场看一看,我们冒着小雪,从林场的西部走到东部,就为了让专家能够改变主意,我的据理力争,引起了有关部门对生态因素的格外的重视,不仅是为了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,更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态财富。大家都说,“修路是上级决定的,定下来的事咱能改吗?”但如果不改,……看着已经初见成效的生态湿地,我下定决心:宁可场长不干,生态湿地不能占!下定决心后,我立即整理材料,逐级汇报,经过再三奔走呼吁,市长领导亲自带队调研,最终这条路在林场段整体南移60米,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让步的佳话。林场生态,终于保住了!树上的鸟儿,也保住了!
然而,那一段时间,我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,各种疾病也蜂拥而至,但是,我心里依然想的是跟时间赛跑,我就这样在湿地公园建设工地坚守了160多个日夜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9年12月,茌平金牛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,为鲁西大地再添一张生态“国字号”生态名片。如今,这片湿地森林覆盖率达到70%以上,负氧离子含量达到约5000个/立方厘米,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,每年还吸引白鹭、夜鹭、池鹭、牛背鹭等上万只鸟类前来繁衍生息,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。给大家讲个神奇的现象,每年6月份,广平林场的树上还会“掉鱼”,主要是因为春季归来的野生鸟类在6-7月份需要捕鱼喂树上的雏鸟,有时小鸟吃不完,鸟窝里的鱼就会噼里啪啦的掉在树林里,成为一个非常壮观的景象。
国家级湿地公园建成后,亲朋好友纷纷劝我“退居二线吧,别这么拼了,回家安心养老不好吗”,我斩钉截铁:“只要我还能喘气,我就得站好这班岗!作为一名基层林业工作者,我的努力没有终点,我将一直在路上!”现在我已把湿地保护宣教作为新的使命,并在劳模工作室先后与聊城大学和各中小学成立湿地科普宣教中心、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,累计开展湿地保护宣讲80余场次。
2019年,我们与聊城大学合作,成立聊城大学野外实习基地,与各中小学合作,成立湿地科普宣教育中心,2020年被山东省科协命名为“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”。与省林科院专家合作,建立的20亩84个品种速生白蜡示范园。经过几年的精心研究和培育,选育了白蜡新品种——华蜡1号(证书号第2559号)、鲁绒(证书号第2560号),于2020年12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植物新品种;选育出的“绒红2号”白蜡家系、“济泺”绒毛白蜡、“金箭”绒毛白蜡三个白蜡品种被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良种。
2021年我带领林场职工建设高标准林果示范园100亩,以“山农酥梨”、烟富一号“阳光娃娃”雪苹果为主,为建党100周年献礼。这些果树现已开花结果,不仅带来生态价值,还能通过观光采摘水果销售等带来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。
2022年,林场通过挖沟抬填,改造地面150余亩,栽植丝棉木、杜仲、复叶槭等40余个品种,栽植5万余株,当年,广平林场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“全国绿化先进集体”。
2023年,为切实加强“茌梨”这一特色品种保护利用,积极做出响应区政府决策,我带领广平林场收回洪屯茌梨园179亩,组织林果专家认真开展茌梨种质选育,一方面安排专技人员加强管护,另一方面在加强科学保护的基础上,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,争取专项资金,开展茌梨优质丰产技术探讨研究,以便于及早开展推广种植,打响“茌梨”品牌,切实做大做强茌梨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为充分保护国有林场内的各种野生动植物,我多次到省财政厅、自然资源厅寻求领导支持,引进亚行支援项目。当年,广平林场荣获“全国十佳林场”荣誉称号。2024年广平林场荣获“中部地区种苗基地试点林场”荣誉。
近几年,我也先后荣获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(2018)、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(2019)、全国第四批国家林草乡土专家(2023)、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(2022)、山东省优秀员(2021)、山东省创新榜样(2022)、齐鲁最美自然守护者(2024)等荣誉。
今年,我有幸荣获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荣誉称号,我深知这离不开党的培养、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。回顾46年护林路,我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就是种了一辈子的树。从盐碱涝洼地到全省十佳苗圃;从圆铃大枣良种选育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;从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到成为生态文明宣讲员;每一步都凝聚着我的心血与汗水。我始终坚信“种树就是种德,种树就是种福,种树就是种财,种树就是种空间”,我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,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做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坚定传承者,再接再厉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,为子孙后代继续守护蓝天白云、绿水青山,为建设大美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(茌平新媒体:史奎华 黄圣奎 刘景生 梁富旺 王宗伟 商爱芒 任秀丽等 摄)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再次调整!7月12日上午CCTV5直播WTT美国大满贯 附明日国乒赛程表
山姆2公斤冰块卖22.8元被指“刺客” 客服:工艺特殊,融化速度慢20%
微星首款610Hz显示器“MPG 242R X60N”上市,售价7999元
阅读理解高分思维 先不要跑偏,然后努力做到不遗漏得分点,秘诀是思维路径正确,思维层次清晰